菠蘿栽培學
更新時間:2017-12-28 關注:3870
一﹑栽培意義
菠蘿別名鳳梨、王梨,是我國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四大名果之一,其風味深受人們喜愛。由于菠蘿制罐后色、香、味具全,故譽為“罐頭之王”,暢銷世界各地。
菠蘿果實品質優良、風味獨特,富含營養。據分析,果實可食部分含水分為77%,蛋白質0.4%,碳水化合物9%,礦物質0.3%,維生素含量為24毫克/100克果肉。可食率75%,含可溶性固形物9.91-12.14% ,糖8.38%,酸0.2-0.5%。
菠蘿果實除鮮食及作蜜餞果脯外,又是罐頭工業的主要原料之一。制罐后的下腳料如果皮、果心等,可以制汁、酒、醋和提制檸檬酸、酒精等。加工后的渣還可作飼料和肥料。
菠蘿葉含有2-5%的纖維,可作制繩、紡線、織布的原料。提取纖維后的殘渣仍可作造紙原料。塊莖含有2.5%的淀粉,粒子很小,提出后可作細菌培養基。果汁為利尿劑,亦可治療支氣管炎。
菠蘿生長強健,適應性強,在氣候適宜地區,栽培管理容易,病蟲害少,耐干旱,平地和山地均可種植,且產量較高,收益較快。
二﹑栽培歷史和分布
菠蘿原產巴西、阿根廷及巴拉圭一帶干燥的熱帶山地,但未發現真正的野生。大概在公元1600年以前傳到中美和南美北部栽培。
由于菠蘿的芽苗較耐貯運,因而在短期內,即迅速傳入世界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。16世紀末到17世紀之間,傳入我國南部各地區。目前,世界約有61個國家和地區有栽培。除我國外,以泰國、美國、巴西、墨西哥、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栽培較多。
我國菠蘿栽培主要集中在臺灣、廣東、廣西、福建﹑海南等省,云南、貴州南部也有少量栽培,已有400多年的歷史。
臺灣菠蘿主產區在臺南﹑臺中及高雄一帶。
廣東省菠蘿栽培面積較大,產量較多,產地集中在汕頭﹑湛江﹑江門等地區及廣州市郊。
廣西主產區在南寧、武鳴、邕寧、寧明、博白等縣市。
目前菠蘿單位面積產量較低,周期性的霜凍威脅使菠蘿產量不穩定。我國現有較為廣泛栽培的卡因、巴厘(菲律賓)等品種,在栽培上和加工上都還存在一些問題。
今后還應對現有品種進行選種、提純復壯,加速選育適合罐藏加工的新品種(具有育種要求的菠蘿性狀:葉緣無刺、果近圓筒形,果眼小而淺,果心小,汁液豐富,味甜)。推廣合理密植、土壤覆蓋、適當施肥和應用激素,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,延長鮮果供應期,以及對菠蘿凋萎病防治的研究。
三﹑主要種類及品種
(一) 主要種類
菠蘿為鳳梨科(Bromeliaceae)鳳梨屬(Ananas Merr.)的一個種(A. comosus L.)。在鳳梨屬中共有5個種,但果實可供食用作經濟栽培的只有菠蘿1個種。菠蘿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。莖單生、直立、為葉片所掩蔽,基部抽生吸芽,葉劍狀,成旋迭狀簇生,長40-90cm,寬4-7cm。先端漸尖,邊緣有利齒或無,葉面深綠,葉背淡綠。
花序由葉叢中抽出,為頭狀花序,頂生、單生、橢圓形如松球;花無柄、紫紅色;花瓣分離,雄蕊6枚,子房下位。果肉質,可食部分由花序軸、子房和花被基部共同發育形成聚花果。果頂上著生冠芽。
在栽培上,菠蘿均采取無性繁殖,它的變異較少,因此品種也少,主要經濟栽培品種更少。
全世界有135個菠蘿品種,但其中不少是同物異名的。目前世界菠蘿品種約有60-70個,一般分為皇后類(Queen group)、卡因類(Cayenne group)、西班牙類(Spanish group)三類。
1.皇后類 葉片較短,葉多刺,極少數無刺,葉面中間有明顯彩帶。果圓筒形或圓錐形,果眼深,小果兩側向上突起,果肉黃色到深黃色,肉質細,纖維少,汁多味甜,香氣濃郁。代表品種有皇后。我國臺灣有刺、巴厘、神灣、廣西的菲律賓等均屬此類。
2. 卡因類 植株強鍵,較高大,葉片硬直較張開,葉無刺或頂端有少許刺。果肉淡黃色,香氣較淡,果眼淺,小果圓而扁平,不突起。本類代表品種為無刺卡因(Smooth Cayenne)。
3.西班牙類 植株高,葉片長而闊,葉緣有硬而尖銳紅色的刺,葉片黃綠,葉面兩側有紅色彩帶。果肉淡黃色,纖維較多,小果扁平,但其苞片基部突起,果眼下陷深入果肉。本類代表種為紅西班牙(Red Spanish)。臺灣的無刺或有刺紅皮種,華南栽種的蘿崗有刺、廣西武鳴、廣東潮洲、汕頭的北梨,福建的本地有刺也屬本類。
菠蘿品種的染色體,有二倍體的(2n=50),如卡因、皇后和西班牙;有三倍體的(3n=75),如卡巴桑那(Cabezona);有四倍體的(4n=100),如詹姆士皇后(Jame’s Queen)。多倍體的果實比較大,但開花較遲。
(二)主要品種
華南各地主要栽培品種及其特性如下:
1.卡因(Cayenne) 又稱無刺卡因、沙撈越(Sarawak)、南梨、臺灣無刺等,栽培歷史已有150多年,目前占世界菠蘿栽培面積的90%以上。廣東、福建、臺灣栽種較多。
植株健壯高大,葉闊大、厚而長,開張,葉色濃綠,葉槽有紫色彩帶不明顯,葉緣無刺或先端有少許刺。一般為單冠芽,裔芽3-4個,吸芽少。果長筒形,果重1.5~3kg ,大者可達4~5kg。小果數較多,闊而扁平。果實呈黃綠色或黃色,果肉黃白色,肉質柔軟多汁,香味較淡,纖維較多,含糖及含酸量均高,品質次于菲律賓及神灣品種,7-8月成熟,為晚熟品種。適合罐頭加工,成品率高。
本品種要求較高的肥水條件,抗病能力比較弱,易感凋萎病,果皮薄,易遭日灼及病蟲危害而引起腐爛。果實不耐貯運。
無刺卡因由于在不同地區多年馴化的結果,已有沙撈越和希路等品系。沙撈越較耐濕潤,抗凋萎病強。
2. 巴厘
廣西稱菲律賓,廣東湛江地區稱黃果,潮洲、汕頭地區的“崆”種也屬此類。廣西枇杷90%以上栽培此品種,廣東主要分布在湛江地區。
植株較卡因種小,但生勢強健。葉片較卡因種短圓、葉緣有小而密的刺,葉片青綠帶黃,有白粉,紫紅色彩帶明顯。
果中型,一般1.5kg左右,果呈圓筒形或橢圓形。果眼小,呈棱狀突起。果皮和果肉均金黃色,鮮艷透明,果心小,肉質細嫩而爽脆,纖維少,汁多味甜,含可溶性固形物12-15%,含酸量0.26-0.58%,香味濃厚,品質上等,為鮮食和制灌兩用品種。6-7月成熟,為中熟種。
3.神灣
又名金山種、臺灣有刺、新加坡等。在分類上屬于皇后類的一個品系。廣東中山、海南栽種較多。
植株中等大小,葉緣多刺、葉細窄而厚,呈赤紫色。
果小型,約重0.5-1.0kg。圓筒形、果眼小而突出,果肉淡黃色到黃色,味甜爽脆,含可溶性固形物14-17%,含酸量0.23-0.61%,纖維少,香味濃厚,品質佳。早熟,不耐貯運。因吸芽發生數量多,果小,產量較低,栽培日漸減少。
三、生物學特性
(一) 生長和結果特性
菠蘿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。植株矮生,株高約1m;根屬于須根系,無主根。莖為螺旋著生的葉片所掩蔽。
開花時從葉叢抽生花梗,其中著生多數聚合的小花成松果狀,由肉質的中軸發育而成復果。在果實頂端著生冠芽,果梗上著生裔芽,葉腋間抽生吸芽。采果后由吸芽代替已結果的母株繼續結果。地下莖有時抽生塊莖芽。
1. 根
菠蘿的根系是由莖節上的根點直接發生。強壯植株的莖上有800-1200個根點。
菠蘿的根系可分為:氣生根和地下根。
1. 氣生根 它是菠蘿根系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分布在菠蘿植株莖部和各種芽苗的葉腋。較長的氣生根約30厘米以上。氣生根能在空氣中長期生存、生活,保持吸收水分、養分的功能,當氣生根接觸土壤后,即轉變為地下根。
冠芽
果實
裔芽
果柄
塊莖芽
吸芽
地上莖
地下莖
根
二、菠蘿生物學特性
根系屬于莖源根系,有菌根。根系有氣生根和地下根兩類。
莖為肉質莖被葉包裹。地上莖:頂端生長點抽花序,側生長點發裔芽和吸芽。地下莖:蘗芽(塊莖芽)
葉片
吸芽的氣生根如能早入土,能夠加速吸芽苗的生長,促進早結果、結大果。卡因種菠蘿的位置著生較高,其氣生根難以伸入土中,故易早衰;菲律賓種的吸芽比較多,著生位置較低,因而氣生根易伸入土中變為地下根,故不易早衰。
2. 地下根 菠蘿的地下根屬于纖維質須根,細長而多分枝。可細分為粗根、支根和細根三種。細根是吸收根,白色幼嫩,分支多,密生根毛,生長旺盛,吸收能力強。一株菠蘿植株的根有600-700條,形成龐大的根系,足以維持地上部所需的水分和養分供應。
菠蘿的地下根群的特性是好氣淺生,喜松軟、肥沃的土壤。積水、通氣不良或栽培過深,根生長會衰弱。
菠蘿的地下根共生著菌根,它的菌絲體能夠在土壤含水量低于凋萎系數時從土壤中吸收水分,因此能增強菠蘿植株的耐旱性,同時又能分解土壤中的供給植株。
環境條件對菠蘿根系生長的影響
根系生長受溫度、土質、耕作層深度、土壤肥力等影響很大。
菠蘿根對溫度的反應較敏感,比較適合的生長溫度是29-31oC,在43oC以上或5oC以下,根即逐漸停止生長。當溫度上升到15oC時,根開始迅速生長。如低于5oC持續一周,根即開始死亡。
適當密植和地面覆蓋對根的生長有利。
廣州通常每年3月上旬天氣轉暖,下雨后濕潤,根即開始萌發,隨溫度上升而加速,4月上旬-5月下旬陸續發根;5月下旬-7月末根的生長達到高峰;9-11月秋季干旱轉涼,生長緩慢,12月以后天氣轉冷,根逐漸停止生長。每年12月-1月近地表的根群常因干旱寒冷而枯死,到翌年春暖時再發根。
2. 莖
莖分地下莖和地上莖。其上均著生許多休眠芽。地上莖高約20-30cm,被螺旋狀排列的葉片緊包,不裸露。莖的頂部是生長點,在營養生長階段不斷分生葉片,到發育階段則分化花芽形成花序。
當生長點轉化為花芽、抽升花序時,休眠芽即相繼萌發成裔芽和吸芽。越靠近頂部的芽越早抽生。
由于吸芽著生的位置逐年上升,氣生根不易伸入土中,造成易早衰的現象。因此,培土是菠蘿栽培管理上的一項重要措施。
莖的粗度是植株強弱的重要標志。壯苗莖粗狀,葉片短而寬厚。
3. 葉
菠蘿的葉片革質,狹長形,呈劍狀,中部較厚,稍凹陷,兩邊較薄向上彎,形成葉槽,有利于雨水和露水積聚于基部。
從葉的橫剖面觀察,其表皮層外蓋著蠟質,其下是一層較厚的柵欄組織,為貯水之用。葉背被一層厚茸毛,可阻止水分的蒸發。上下表皮均著生氣孔,同時氣孔上覆蓋著茸毛,可減少氣孔對水分的散失,這些耐旱結構很適合保水。
菠蘿葉的氣孔在夜間才開放,且在干燥氣候下葉片形成膠質物與粘質物的生理特點,使菠蘿的蒸騰率遠比許多作物低。如每平方米菠蘿葉24小時蒸散的水分為50g,而棉花則為750g。
根系吸收的水分中約7%能被卡因菠蘿利用作為植物體的構成成分,而一般植物僅能利用0.5%以下,其余則蒸騰失去。
菠蘿制成一份干物質僅消耗30倍的水,而多數作物需消耗300倍以上的水。這是菠蘿生長在干旱地區,仍能高產的原因之一。
螺旋狀著生的葉片有利于收集空中雨露,葉基部的白色部分、莖頂生長點周圍的幼嫩部分、葉腋的根點和芽點都有吸收能力,故在菠蘿生長期進行根外追肥和噴布植物激素催花等較易收效。
不同菠蘿品種葉片數目的變化很大,以卡因品種較多,一株可達60-80片;菲律賓品種40-60片;神灣品種較少,一般20-30片。
葉片的多少和果實的大小、果重成正比。在一定范圍內,葉數多、葉片大、果也大。
當把菠蘿整個植株葉片束起時,其較高的三片葉的葉面積總和(D葉面積)可作為營養生長及計算產量的有用指標。
卡因品種正常健壯的植株,一般具有35-50片青葉即可開花結果。此時標準葉長70-100cm,寬5-6cm,厚0.2cm,鮮重50-80g,全株葉面積為1.5-2.5m2,果實可重達1.5-2.5kg。
菲律賓品種,平均每張長30cm以上的青葉,約能增加果重20-30g,果實大小與葉數、D葉面積成正相關。
菠蘿葉片的生長量受氣候環境條件影響很大。菠蘿原產熱帶,忌低溫霜凍,葉片受低溫影響很大。
一般6-8月定植后即迅速生長;10月天氣轉冷漸干旱,生長即緩慢;1-2月低溫干旱,生長幾乎停頓。較弱的植株葉色變紅或枯黃。品種間也有差異:如菲律賓品種(巴厘)、神灣品種對低溫較敏感,經霜后大部分葉色變紅,卡因品種則較耐寒,僅葉色變黃、葉尖干枯。
12-2月平均只出葉0-2片;3-4月回暖,春雨來臨,又開始生長,7-9月高溫多雨,生長達到高峰,月平均出葉4-5片,高者可達7-8片。
在10月以前要促使植株生長壯旺,出葉數多且長大;在低溫期盡量減少葉片受霜凍,是保證豐產的關鍵。
4. 花
“無刺卡因”的“青葉數”達35-50片, “巴厘”為40-50片, “神灣”為20-30片時,開始花芽分化。整個花序分化期30-45天。從花芽形態分化開始到抽蕾,全過程大約60-70天。從植株莖的頂部抽出花軸,稱為抽蕾,再經一段時間小花才開放。
花蕾未抽出之前,從植株外部形態可觀察到心葉變細,聚合扭曲,株心逐漸增寬,經20-30天開花。
花序是由100-200個小花聚合而成。通常基部小花先開,順序向上開放,約經15-30日小花開完。
葉數與品種 :卡因60-80、 皇后50-60、西班牙40-50
葉面積或葉片數量達到一定即可開花。如卡因:35-50片青葉、巴厘40-50、神灣20-30片。
植株總葉面積與果重呈正相關關系。在一定范圍內,葉片多而大,則果實也大。‘卡因’具青葉30片時,果重為1.18千克,青葉增加3片,果重可增200克。
小花為完全花,無花柄。花瓣通常為紫色或紫紅色。花瓣先端三裂,基部重疊成筒狀。雄蕊6枚,雌蕊1枚,柱頭3裂,子房3室,每室有14-20個胚珠。三角形萼片3片,外面有一片紅色的苞片,花謝后轉綠,到果熟時又變紅黃色。
菠蘿正造花的花芽分化多在11-12月間進行,其他時期的分化則為二造花和三造花。植株需長到一定大小,才能感受花芽分化誘導。一般是大苗、大株先分化。
植株達到可以感受成花誘導的大小時,凡能抑制營養生長的環境因子,都能促使花芽分化。
這些因子包括養分、水分的減少,溫度降低,日照時數縮短,日射量減少等。
目前已廣泛應用碳化鈣(電石)、乙烯利、萘乙酸、羥基乙肼等藥物人工催花。任何時間都可以促使菠蘿花芽分化,達到周年結果。
氮肥過多,水分充足,刺激生長過旺,則不易分化花芽。生長過旺的植株人工誘導花芽分化較困難,對此要用高濃度乙烯或多次反復處理才有效果。
菠蘿花芽形態分化的過程,分四個時期:
(1)未分化期:生長點狹小而尖,心葉緊疊不開展,葉片基部呈青綠色。
(2)花芽開始分化期:生長點圓寬而平,向上突起延伸。心葉疏松開展,葉片基部由青綠色轉為黃綠色。
(3)花芽形成期:生長點周圍形成許多小突起,小花、花序的原始體形成。葉片隨著花芽發育膨大而束成一叢,葉基部由黃綠色變成淡紅色的暈圈。
(4)抽蕾期:小果苞片分化完成,伸長突出,冠芽、裔芽原始體形成,向上伸展。心葉發紅是抽蕾的征兆。
菠蘿的自然抽蕾有三期(1)2月初—3月初抽蕾為正造花;(2)4月末—5月末抽蕾為二造花;(3)7月初—7月底抽蕾為三造花或翻花。
菲律賓品種在自然栽培情況下,正造花的花芽分化大體是在12月底開始,1月底結束(約需30日),2月底—3月初現紅環抽蕾,全過程約需60-70日;7月份催花的約經12—14日小花分化結束;10月份催花的需30日花芽分化結束。
花序中小花數的多少與果實大小有密切關系。菲律賓小花數為90-100朵時,平均果重為660克;51-62朵時果重370克。植株健壯,營養充足會增加小花數目,產量會提高。
種子
菠蘿是異花授粉植物,一般自花不孕,具有單性結實的能力,靠風媒或蟲媒進行異花授粉。
同一品種即行人工授粉也不能獲得種子,故一般品種均無種子。若采用不同品種進行授粉,則可獲得正常的種子(雜交育種才需要)。
5. 果實和種子
菠蘿從開花到果實成熟約需120-180天。謝花后,果實由花序軸、子房和花被基部共同發育形成聚花果。
果實的大小、形狀、色澤,因品種、植株強弱、冠芽保留與否及果實發育期的溫度情況而異。卡因品種果較大,菲律賓品種次之,神灣品種較小。
卡因品種果長圓筒形,菲律賓品種微呈圓錐形,神灣品種為圓柱形。
菠蘿果實的的成熟期分為三個時期:
(1)正造果(一次花),2—3月間抽蕾,6月底—8月初成熟,約占全年62%。果柄粗短,裔芽多,果實小,品質好。
(2)二造果(二次花),4月末—5月末抽蕾,9月收獲,約占全年結果量的25%。果形和品質和正造果差不多。
(3)三造果(三次花),又稱翻花果,在7月開花,在10月以后采收,約占全年結果量的13%。果實較大,但糖分和香味少,纖維多,品質差。
6. 芽
菠蘿的芽體根據著生部位的不同可分為:冠芽、裔芽、吸芽和塊莖芽四種。
(1)冠芽: 著生于果頂,正常為單冠,發生變異時可變為復冠或雞冠。
(2)裔芽:自果柄長出,一般每株抽4~5個,多則20個。
(3)吸芽:著生于母株地上莖的葉腋間,一般在母株抽蕾后抽出,開花結束后為吸芽盛發期。卡因品種較少,1~3個;菲律賓品種為4~5個;神灣品種有10個以上。強壯植株吸芽多。過多的吸芽在采果后摘下作種苗用。
(4)塊莖芽:由地下莖長出,因受葉叢遮蔽,接受陽光少,生長細弱,結果期較遲。但由于著生位置低,開花結果后不易被風吹倒,當植株過高時,適當保留地下芽以降低芽位,防止倒伏,便于培土。
(二) 對環境條件的要求
1. 溫度 菠蘿原產熱帶地區,喜溫暖,怕霜凍。以年平均溫度24-27oC的地區較為適宜。
需要注意具決定性的是各月(12~2月)的平均溫度。美國夏威夷島年平均溫度雖然只有22.6oC ,但冬季月平均溫度大于20oC ,所以適于栽培菠蘿。
各月平均氣溫小于15oC的地區寒害嚴重,一般短期-1oC的低溫即受害,不能穩產。應選向陽的南坡,北有山林之地建園。
菠蘿生長期的長短、品質、果實大小與溫度高低有密切關系。
夏季果實生長發育期間溫度高,水分充足,成熟需時較短,果實品質好。秋冬成熟的果,由于后期氣溫較低,糖分雖然不減少,但含酸量增加,品質較差。
表 3-3 菲律賓品種夏、秋、冬果實糖酸含量
平均值 平均值
造別 糖 (%) 酸 (%)
夏季果 13.3 0.384
秋季果 12.9 0.559
冬季果 11.3 0.578
平均值 12.5 0.507
2. 雨量
菠蘿耐旱性強,但在生長發育過程中仍需要適當的水分。我國菠蘿產區年降雨量都在1000毫米以上,且大部分都在4-8月份,可滿足菠蘿生長發育需要。
菠蘿產區月平均降雨量100毫米,即已滿足正常生長。若月平均降雨量少于50毫米時,應進行灌溉。
菠蘿栽培,起決定作用的是月平均降雨量。日、月平均降雨量過多,對菠蘿生長,特別是對根系不利,因會缺少氧氣引起爛根,誘發莖腐及凋萎病。菠蘿積水浸泡,根群會大量死亡,故菠蘿不用溝灌及地面浸灌。如美國夏威夷菠蘿產區,年降雨量僅997毫米,但采用地面覆蓋紙、雜草和適當灌溉等方法,仍獲得較高產量。
3. 光照
菠蘿必須有充足的光照,才能正常生長,并獲得高產。菠蘿較能耐陰,但從各產區菠蘿密植試驗的結果來看,種植密度過大,果實含酸量增加,單果重下降。
陽光過強,則葉色退綠呈現紅黃色,果實亦易受灼傷。要掌握好種植密度,一般一畝地種植4000株。
4. 土壤
菠蘿的地下根系特性是淺生好氣,它需要的是疏松、富含、通氣性良好的土壤。
栽植菠蘿以選擇黃泥沙和黑泥沙地為更適合,它們都屬于沙質壤土。
菠蘿喜酸性土,卡因適宜pH5.6~6,西班牙類及其他品種適宜pH4.5~5.5。
四、栽培管理技術
(一)育苗
菠蘿除用種子繁殖外,一般是用各種芽類進行無性繁殖。用無性繁殖的菠蘿,也常發生各種不良的變異,故在采芽時,應注意母株的選擇,應選高產、優質、無病蟲害、莖部粗壯、葉數多的健壯植株。
菠蘿的種苗可用冠芽、裔芽、吸芽和塊莖芽。
分株繁殖
(1) 吸芽繁殖
用作種苗的吸芽要充分成熟,葉身變硬、開張,長約25~35cm,剝去基部葉片后,顯出褐色小根點時,即為成熟的表現。一般采果后即可摘下作種苗用。
為了增加吸芽種苗數量,可在母株吸芽高約10~15cm時,將它全部摘下供繁殖用,然后對母株施速效肥一次,促使莖部休眠芽繼續萌發,繼續剝離,則菲律賓品種一個母株平均可得吸芽40多個,如須用20cm高的老熟大苗,則每一母株可分出6~8個。
(2) 冠芽繁殖
用冠芽繁殖的植株果大、開花齊整,成熟期較一致,通常種后24個月才開花結果。
摘除冠芽的時間是:芽長20cm,葉身變硬,上部開張,有幼根出現時即可摘下。廣州地區卡因品種在6月份采下作種苗;廣西菲律賓品種在7月份正造果收獲時摘下。
(3) 裔芽繁殖
裔芽發生多影響果實發育,應分批摘除。為繁殖種苗可適當保留2~3個,待長達18-20cm時摘下栽植。定植后經18~24個月才能結果。
2. 組培繁殖
組織培養法可在短期內獲得大量種苗。
方法:以冠芽莖尖,裔芽、吸芽或植株中部葉片基部的白色部分、幼果的果肉組織作為外植體。也可選取剛成熟果實上的冠芽,從其中部葉片的白色葉基處取6-8mm長的葉段作外植體,可誘導較多的芽苗。
外植體以常規方法消毒,切成3mm×5mm的小塊供接種。
外植體先置于附加有2mg?L-12,4-D和1mg?L-1BA , 3%蔗糖的半量MS基本培養基中誘導愈傷組織,每瓶接種外植體2-3塊,豎放。25-30天后及時將愈傷組織轉移到分化培養基中。
分化培養基的配方是:在2%蔗糖濃度的半量MS培養基中加入1mg?L-1NAA ,5g?L-1活性碳,也可加入0.2mg?L-1NAA和1mg?L-1BA。
經20天培養,分化出小植株。當小苗長1-1.5cm時,可在室內打開瓶蓋練苗,3-5天后移出瓶外假植,假植期間早晚各噴一次培養液。
新根長出后,每周施肥一次。小苗高6-12cm是進行再次移植,按10×25cm株行距種植。3-4個月后,苗高達30cm左右即可出圃。
3. 莖葉繁殖及其他
(1)種苗縱切
為了多得種苗,可用20cm吸芽縱切成4~8片,將成熟冠芽縱切2~4片,也可將裔芽縱切2~4片來育苗。
在苗床育苗,加速休眠芽的萌發成新植株。經9-10個月培育即可出圃。
(2)莖部繁殖(老莖縱切或橫切)
是利用采果后老莖上的大量休眠芽可萌發成芽苗的特性,進行多次分苗,增加繁殖率以加快育苗速度。
(1)老莖地分株 將收果后的老莖上抽出的塊莖芽,待長到20-30cm高時,分批摘下,每一老莖可獲6~8個種苗。
(2)全莖埋植 將老莖挖出,削去大部分葉片,只留3~4cm長的葉基,以保護休眠芽, 剪去莖上的根,晾曬1~2天后,將全莖埋植在苗床。出苗后,分批摘除大芽種植。
(3)老莖縱切或橫切 將老莖的葉、根剪除后,縱切2~4片或橫切成2cm厚,每片帶有幾個休眠芽的切片,在切口上浸高錳酸鉀溶液10分鐘進行消毒,晾干后,種在畦上。
(3)帶芽葉插
將繁殖材料(冠芽、裔芽、吸芽)基部發育不全的幾片短葉剝去,直到清楚可見葉片有芽點時,用利刀把葉片連同帶芽的一部分莖縱切下,即成一個帶芽葉片。繼續切取,直到幼嫩的葉不能帶芽時為止。
將帶芽葉片斜插于苗床上,以埋沒腋芽為度。約30天幼芽可萌發。卡因品種一個冠芽可切取40~60片,裔芽可切15~20片。
(4)整形素催芽技術
用整形素處理已被乙烯利處理過的植株,可將處于花芽分化狀態的植株逆轉為營養生長,從而使已形成的果球狀的穗狀花序上的小花變為葉芽,成為“果葉芽”,基部發生“果瘤芽”,頂部出現許多小冠芽。
(二)建園與定植
1.建園
菠蘿園地應選擇坐北向南,坡度為5~25o的丘陵山地,陽光充足,無霜凍。北面有高山屏障,南面平坦開闊的沿河山地,或是大水庫周圍的山坡。土層深厚肥沃,保水力強,排水良好的土壤。
交通便利。菠蘿的主要收獲期約一個月,收獲的高峰期僅有10~15天,須有便利的運輸條件以便及時供應市場和進行加工。選園時要靠近公路和沿河岸的山坡。
新墾荒建園對菠蘿生長是有利的。開荒深翻要達30~60cm,將雜草深埋土中,三年也不易長草。在墾地時要注意多犁少耙,土塊直徑在5~6cm大小。
菠蘿的種植畦有三種:平畦、壘畦和淺溝畦。15o的緩坡可用平畦,即全墾后,幅內分畦,畦面約100~150cm。畦溝寬30~40cm,深約25cm。
較陡的山坡可用壘畦整地,用泥塊、草皮塊壘成畦,心土放在畦面,種苗栽在壘起的草皮、泥塊中。也有開成100cm寬的淺溝畦種植,在保水保肥力差的沙礫土山地可采用。菠蘿種在比地面低20cm的土層。
建園和種植要點
施足基肥: 0.5~1.0 公斤 / 株優質肥
淺種: 露出根點、生長點不埋土
苗木入土深度:4~8cm,吸芽>裔芽>冠芽
種植的密度是‘卡因類’每公頃45,000株,‘菲律賓’60,000株。
稍壓實泥土、淋定根水; 定植時期:4~9月
種植畦可分為平畦、壘畦或淺溝畦。畦面寬100~150厘米,畦溝寬30~40厘米,深約25厘米。
2. 定植
(1) 定植時期與定植方法
在華南地區4~9月均可種植,主要決定于種苗是否生長充實,氣候條件是否適合根系生長。
廣州地區菠蘿種植期有4~5月,6~7月,8~9月三期,以8~9月較好。因此時芽苗生長充實,氣溫高,雨水漸少,適合菠蘿生長且腐爛較少。翌春生長提早。
廣西也多在8~9月種植,主要是7月份菲律賓品種采果時,可充分利用摘下的冠芽、裔芽、吸芽作種苗。
定植時要施足基肥,為根系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,不僅植株生長旺盛,且結果多,果也大。
廣西菲律賓品種密植豐產園,保證每株施土雜肥0.5kg。施基肥的卡因菠蘿每畝產量可達1782.5kg,不施基肥的卡因菠蘿每畝產量僅有273kg。
火燒土、塘泥、草木灰、畜糞、落葉、雜草等均可作基肥。
定植時應按各類芽苗分類、分級、分片種植,以使植后生長勢和收獲期一致,利于管理和采收。
種植時將芽苗基部幾片小葉剝去,露出根點,以利發根。種植深度,吸芽可種深達10cm,裔芽可淺些,約6cm,冠芽更淺,約4cm,以生長點不沒入土中為原則。
種植時須將小苗周圍的泥土壓緊,以防倒伏。
(2)定植密度與方式
合理密植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關鍵措施之一。如廣州市蘿崗區卡因品種畝植2400株,畝產達1750kg。
適當增加種植密度,濃厚的葉綠層起到“自蔭”和覆蓋的作用。園內蒸發量減少,空氣相對濕度和土壤含水量有所提高;在夏季地表溫度顯著下降,在冬季則有所提高;密植群體的抗逆性相對增強,風害、寒害和果實日灼病相對減輕。
卡因品種畝植3000株,菲律賓品種畝植4000株。
栽植方式有:單行、雙行和三行等。以雙行品字形排列比較優越,因株間緊靠,葉片伸向畦間生長,能充分利用陽光和自行蔭蔽,且減少畦溝的雜草。
大行距不少于120cm,卡因品種小行距35cm,株距30cm,折合每畝3000株cm;菲律賓品種小行距30cm,株距20cm,折合畝植4000株。
3. 菠蘿園的種植制度和輪作制度
菠蘿苗定植一年即開花結果,其后代(子株)代替其母株不斷地結果,即“一植多收”,可收獲8-10次以上,但其后抽蕾率和產量會逐年下降。
20世紀70年代以來,菠蘿園開始采用“一植四收”、“一植三收”或“一植兩收”,“一植一收”制,生產周期縮短到3年及2年,園地更新快,每公頃每次可收果45-75噸。
在菠蘿園實行輪作制度,可與豆科和甘蔗等經濟作物輪作。
(三) 施肥與土壤管理
1. 施肥
菠蘿要合理施肥才能獲得高產。氮磷鉀三要素比例為2.6:1:7.9,菠蘿需鉀比氮多。每1000株包括果實計吸收氮5.32kg,磷1.51kg,鉀10.21kg。
氮對菠蘿植株的生長和果實產量有決定性作用。氮肥充足,植株生長健壯,能形成大果,吸芽發生早而壯,對下年結果有利。
菠蘿產區現行施肥時期、用量如下:
(1)促蕾肥 在抽蕾之前12~1月施下。每畝用磷肥60kg混入農家肥,每株0.5~1kg,開溝或穴施于莖基周圍,然后培土。
(2)壯果催芽肥 4~5月開花期間,正是果實發育和各種芽類抽生的盛期,需養分多,應追施一次速效肥,每株用硫酸銨10~50克,每畝施25~30kg,以壯果催芽。
(3)壯芽肥 7~8月采果后施的一次重肥。此時正造果已采完,二造果將成熟,母株上的吸芽正迅速生長,需要充足的養分供應,應以速效肥為主。每畝可用尿素5kg兌水1000kg。
(4) 花前肥 菠蘿花芽分化期主要集中在12月中下旬,故在花芽分化前一個月(11月中下旬)施肥效果更好,每株施復合肥0.5~1kg,可增加果重和結果率,且可增強植株的抗寒能力。
此外,可在生長期進行幾次根外追肥,用量少而收效快。施用尿素0.5%,每畝用水量150~170kg,噴灑葉片。也可用1:10的腐熟肥溶液。采果前兩個月以噴鉀肥為主,用1%的硫酸鉀噴葉片,可增加果實的含糖量。
2. 土壤管理
(1)土壤覆蓋
在華南紅壤丘陵地區種植菠蘿,土壤覆蓋也是一項有效的增產措施。
覆蓋可用稻草、綠肥、雜草和黑色塑料薄膜,增產效果良好。
(2)培土
菠蘿結果后,吸芽從葉腋抽生,故位置逐年上升,吸芽的氣生根不能直接伸入土中吸收養分和水分,必削弱生長勢,結果后容易倒伏并早衰快,應及時培土,這是重要栽培措施之一。
培土的高度要蓋過吸芽的基部,同時整修畦溝,增加畦面的松土層,促進芽苗生長,這樣可保持連年高產穩產。
(四) 除芽與留芽
1. 除冠芽
挖頂和封頂是摘除冠芽的一種技術。目的是抑制冠芽生長,促進果實生長發育,果形美觀,成熟期提早,提高產量。
當菠蘿抽蕾后,開花占全花序的1/3—1/2時,菲律賓品種的冠芽長1cm,卡因品種冠芽長3~5cm時,用細小狹長尖利的刀在第三層小葉處插入,將頂芽和幾片心葉挖出,稱為挖頂。
在冠芽長到5~6cm時,用手推斷,稱為封頂,一般每工可摘除4000個。封頂必須適時適度,不能過早、過深。
除芽與留芽
除冠芽,使養分集中,果形正,提高產量,提早成熟
挖頂:小開花到1/3-1/2用封頂刀挖出生長點,留三層葉
封頂:冠芽長到5-6cm時用手推斷
冠芽
裔芽
封頂后生長迅速,影響果實發育,及時除芽
分批摘除,留作種苗應留低位的1-2個芽
吸芽
去弱留壯,每一母株留1-2芽,留低位芽
一般不留,但當吸芽位置偏高時可選留以降低位置
塊莖芽
2. 除裔芽
著生在果實基部和果柄上的裔芽,特別在封頂后生長更為迅速,影響果實發育,應及時分批摘除,因一次摘除傷口多,果柄易干縮。如要留作種苗,可選留低位的1~2個裔芽。
3. 吸芽和塊莖芽的選留
吸芽是次年的結果母株。它發生的數量、遲早和位置的高低直接影響來年的產量和品質。
一般植株健壯,吸芽抽生早、數量多而位置較低。選留原則是去弱留壯,每一母株留低位吸芽1~2個,菲律賓品種每畝留5000株,卡因品種每畝留3000株。
如吸芽位置適宜,則留2個吸芽,要選留著生不在一方的兩個吸芽;如吸芽位置偏高,則留吸芽、塊莖芽各1個。塊莖芽雖然生長較弱,結果遲,果實小,但其著生位置低,便于培土,將來抽生的吸芽位置也降低,可延長菠蘿園的壽命。
由于吸芽著生的位置每年上升,生長勢減弱,管理困難,菠蘿園壽命也短。
菠蘿園種植密度越大,吸芽數越少。研究如何利用激素促使早生、低位較多的吸芽,是解決卡因品種高產穩產的關鍵問題之一。
(五) 植物激素的應用
1. 促進成花
菠蘿的自然采收期可分夏季果和冬季果。夏季果占全年總產量的80%,且成熟期正處于高溫多濕季節,成熟期過于集中。
實行人工催花,可以縮短生長期,提前收果,可調節收獲季節,分期分批供應加工的原料和滿足市場的需要。
催花的藥物有碳化鈣(電石)、植物激素如萘乙酸、乙烯利等。
(1) 碳化鈣(電石)
電石加水后產生不飽和乙炔氣體,可促使花芽分化提早開花。施用時將電石粉粒0.5~1g放入株心,加入30~50ml水,或用溶化后的電石溶液50ml灌心,較省工。近年來已為乙烯利替代。
(2) 乙烯利
乙烯利是乙烯發生劑,處理后能促使菠蘿花芽分化,一般使用250~500ppm較合適。
每株注入藥液30~50ml加2%的尿素,催花效果顯著,抽蕾率高達90%,抽蕾期和采收期提早10天。
菲律賓品種灌心后5天即開始花芽分化,經25~28天可抽蕾,抽蕾率達90%,比卡因品種好,缺點是心葉生長受抑制。
(3)萘乙酸或乙酸鈉
一般使用濃度是15~20ppm,每株用50ml灌心,處理后35天可以抽蕾,抽蕾率達60%,健壯植株可達90%以上。其藥性穩定,用量少,成本低。
一般高溫季節,使用較低濃度也能獲得較高的抽蕾率,處理后到抽蕾所需的天數也較少;氣溫下降后要使用較高的濃度,才有較高的抽蕾率。
菠蘿的果重與植株的生長量、生長勢成正相關。因此,催花處理的植株,卡因品種需株齡16個月以上,具有長80cm以上的青葉30~35片,菲律賓品種25片以上,產量才不會減少,單果重平均可達1kg左右。
此外,植物激素不能代替肥料,因為它僅能調節營養,而不能制造營養,所以催花后,必須加強肥水管理。
2. 激素壯果與催熟
用激素噴灑果實,能促進果實生長發育,增加產量。
(1)赤霉素噴果 在花蕾小花開放1/2時和謝花后用50~100ppm的赤霉素加0.5%的尿素噴二次。增產效果顯著,單果平均增重約100g,但成熟期推遲7~10天。
(2)用萘乙酸100ppm加0.5%的尿素于開花末期噴果,可增產13%以上。
(3)在果實采收前1~2周內用乙烯利1000~1500ppm噴果,可促進果實各部分成熟均勻,成熟期一致。
3. 人工催芽
對一個月前曾用電石或乙烯利催花的卡因品種,每株選低位葉兩片,每片葉腋注入乙烯利藥液10ml,用25~75ppm乙烯利催芽均有效,經處理平均每株吸芽數為1.8~2.3個,但抽芽期未提早。
催生的芽位置低,而自然抽生的芽多是高位芽,初步解決了由密植引起吸芽數少,芽位高的問題。
(六)植株保護
1. 防曬護果 正造果在炎熱的6~8月成熟,易發生日灼病,必須在收獲前一個月做好護果工作。一般是利用本身葉片束扎遮蓋果實,或用稻草、雜草遮蓋保護。
2. 防霜凍 菠蘿喜溫怕霜凍。我國華南亞熱帶地區栽種菠蘿,多年來冬季遇到不同程度的連續低溫陰雨和霜凍天氣的危害,致菠蘿產量極不穩定。
因地制宜,進行防寒保護,安全越冬是菠蘿穩產高產的重要措施。常用的防寒方法有以下幾種(1)束葉 在冬季將整株葉片束起,利用本株葉片縛牢,以保護心葉和內部幾片葉不受害。
(2)蓋草 每畝用稻草或雜草約400~500kg覆蓋菠蘿植株頂部,以保護生長點。明春稻草仍可用做畦面覆蓋,此法對防霜的效果較好。
(3) 覆蓋塑料薄膜
在出現冷風冷雨兼有霜凍的情況下,以覆蓋塑料薄膜較好,但成本較高。
(4)霜凍后洗霜 此法適用于苗圃和水源便利的地方。
(5)熏煙法 在丘陵山地的山底堆草熏煙,促進空氣流動,可減輕霜凍危害。
植株受凍后,可采取以下幾種挽救措施:
(1)施肥培土 對心葉未受害的植株,及時割除干枯的葉片,增強通風透光,加強施肥培土,每株施入混有復合肥的土雜肥250~500g,施后培土,以促進新根新葉抽生。
(2)及時根外追肥 因植株受凍后,細根多死亡,吸收力弱,故須進行多次根外追肥,促使迅速恢復生長,爭取二造果補回損失。
(3)翻種更新 對受害嚴重的菠蘿園應及早起苗,翻種更新。更新區應施足基肥,每株施土雜肥500g加50g復合肥。為了防災,必須備有壯苗以便及時補種。
(七) 采收
菠蘿的采收期因品種與栽培地區不同而異。目前用人工催花已可控制果熟期,延長鮮果及加工原料的供應期。
廣州地區按品種的自然成熟期大致是神灣品種5~6月,菲律賓品種6~7月,卡因品種7~8月采收。一般從花蕾抽出后到采收,正造果需要4~5個月。
菠蘿果實成熟度可分為:青熟、黃熟和過熟三期
(1)青熟期:果皮由青綠色變為黃綠色,白粉脫落現出光澤,小果間隙的裂縫現淺黃色。果肉開始軟化,肉色由白轉為黃色,果汁漸多,成熟度達到70~80%。需加工和外運的果實,即可在此成熟度采收,運到目的地時已達黃熟期。
(2)黃熟期 果實基部2~3層小果,顯黃色,果肉橙黃色,果汁多,糖分高,香味濃,風味較好,成熟度達到90%,為鮮食的較佳時期。
(3)過熟期 皮色金黃,果肉開始變色,果汁特別多,糖分下降,香味變淡,開始有酒味,失去鮮食的價值。
過早采收的果實,雖能后熟變黃,但含糖量低,香味差,品質不佳。
當小果間裂縫變為青色時,已有一定成熟度,用800~1000ppm乙烯利藥液均勻噴布果面,可使果實較快成熟,并提早7~15天采收,但果實風味稍差。
采收時間以早上露水干后為宜,陰雨天不應采收,以免發生果腐病。
采收后進行分級裝運,分級標準如下:卡因和菲律賓品種1500g以上為一級。各級等差250g,共分四級。卡因品種750g以下,菲律賓品種250g以下為次果。
Marc枇杷/香花枇杷掛果狀
(八)菠蘿園的生產更新周期
菠蘿植株每年所留吸芽的位置不斷上升,對水分、養分的吸收日漸困難,產量逐年下降。
在同樣肥水管理條件下,新園比老園生產潛力大。所以縮短菠蘿生產周期,也是菠蘿增產的一項主要措施。
過去沿用稀植,8~9年更新翻種的辦法,一生產周期總產為每畝3000~8000kg。現在推廣密植、催花、根外追肥等技術改革,單位面積產量顯著提高。如把菠蘿園生產周期縮短到3~4年,總產也可達每畝6000~8000kg,對生產更為有利。
老園更新的方法是:在平緩的丘陵地更新,先清理出能利用的芽苗,然后用利刀把殘留的老株葉片砍短,進行全園翻犁,將老莖、雜草翻入土中,重犁一次,經風化一個月后,再進行二次翻犁曬土,修畦施肥后即可種植。
在比較陡峭的坡地上進行更新,先起出芽苗放在一邊,挖出老株放在畦溝內,撒上基肥,將畦面土翻犁覆蓋在肥料上,作成畦,再深犁一次作成畦溝,畦面蓋草即可種植。
為了恢復地力,改善菠蘿園營養環境條件,必須建立綠肥—菠蘿輪作制,以便提供大量綠肥稿稈,作為基肥及覆蓋材料,使菠蘿生產建立在不斷提高土壤肥力的可靠的物質基礎之上。
-
上一篇:大蔥高產栽培技術精講
-
下一篇:沒有了